優質教育
永續鄉鎮
責任消費與生產

應用參與美學 促進巴宰族社區創意老化

主持人:謝修璟
系所:創意生活設計系


原住民文化與參與美學的結合

南投縣埔里鎮愛蘭社區的巴宰族原住民社區,透過一系列美學工坊活動,將族群文化轉化為生活設計的具體實踐,並促進高齡者與年輕世代的交流。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謝修璟老師,以「參與美學」為核心,結合原住民文化資產,進行文化發展與社區凝聚力的探索,透過長者的參與展現文化活力,進一步推動社區創意老化。


問題探討:文化轉化與老年參與的挑戰

文化轉型的需求與挑戰
巴宰族長者對於將族群文化融入美學工坊展現了高度興趣,但活動的精細製作對於高齡者的體能與視力構成一定挑戰。因此,團隊在設計工坊內容時,特別注重簡單、易於操作的製作過程,以確保所有參與者都能感受到文化創作的樂趣。

跨世代的文化交流
活動過程中,如何有效促進高齡者與年輕一代的互動,成為另一項核心目標。團隊希望透過「銀青幼」跨世代交流計畫,使巴宰文化不僅保留於長者之間,更能傳遞至未來世代,激發年輕人對文化的認同與創意應用。


美學工坊:從文化到實踐

多元活動引領創意
工坊內容涵蓋植物繪本設計、絹印提袋製作與拓印體驗等活動,讓參與者能以簡單且有趣的方式,接觸並創作富有巴宰文化意涵的作品。長者與族人們共同參與製作過程,藉由手作DIY的形式,重新認識巴宰文化的豐富內涵,並透過成果展示與互動,將文化故事具象化地呈現在訪客面前。

文化小旅行與商品推廣
未來計畫將結合巴宰族文化小旅行,讓參加者在旅程中透過DIY活動親手製作文創商品,如絹印提袋與植物故事摺頁。同時,這些作品也將融入巴宰合作社的文創商品販售中,讓遊客在旅程結束後,能將巴宰文化帶回家,並進一步擴大文化影響力。


成果與展望:跨世代的文化延續

連結教育與社區的未來藍圖
未來,計畫希望與愛蘭國小、暨南大學等教育機構進一步合作,透過跨世代的文化學習與交流,強化巴宰族文化的保存與創新應用。透過年輕世代的參與,巴宰文化將以更新穎、更具創意的方式延續並發展,實現真正的文化永續。

為原住民社區注入新活力
此次參與美學計畫為巴宰族原住民社區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幫助高齡者在文化創作中找到價值,也為社區文化的保存與創新奠定了基礎。未來,這樣的參與式美學模式可望成為推動其他原住民社區文化復興的典範。


透過參與美學與社區創意老化的結合,巴宰族社區展現了文化與設計的無限可能,也喚醒了人們對於原住民文化永續的珍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