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何季澄
系所:未來學院前瞻學士學程
碾米產業新契機 廢米糠化身綠色循環推手
雲林作為台灣農業重鎮,稻米是其主要農作物,碾米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米糠往往被忽略。為解決這一資源浪費問題,何季澄教授帶領師生團隊攜手玉山碾米廠,提出創新方案,致力於建立綠色循環生產消費模式。這不僅讓廢棄物再利用,也為地方產業創造更多價值。
行動一:米香串遊 推動地方經濟活絡
玉山碾米廠轉型聚焦於米文化的美食體驗,帶動遊客到訪斗南的興趣,並串聯周邊店家,擴大經濟效益。透過設計空間和產業介紹,形成連結農產、餐飲與觀光的循環經濟模式。不僅讓遊客追溯餐桌上的米食來源,也促進在地小吃業者參與,創造共好生態圈。
行動二:米食教育 培養環境友善素養
透過米食教育課程和地圖設計,團隊以「自發、互動、共好」為核心,推動健康食農和環境友善的概念。這些活動不僅針對學生,也面向一般民眾,鼓勵參與者了解稻米的種植與消費鏈,進一步思考永續生活的實踐方法。
行動三:在地創生 結合文化與資源
玉山碾米廠成為斗南地方創生的重要據點,整合地方文化、歷史、環境與人力資源,打造獨特的社區服務平台。透過深化「米食串遊」與「米食教育體驗」,團隊推動文化資源與經濟效益的雙重發展,為地方社區注入新的生命力。
成果與價值
特色地圖吸引遊客
製作的「斗南美食導覽地圖」以摺頁形式呈現,介紹斗南文化與美食,吸引對地道風味感興趣的觀光客,帶動地方輕旅行風潮。
深化教育與社區連結
設計與米食相關的教育課程和宣傳物,提升地方對友善農業的認識,同時培育下一代對環境永續的關注。
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透過循環銷售經濟的拓展,推動斗南小吃業者從個體經營轉型至合作模式,增強地方經濟活力,構建可持續的聚落生態系統。
未來展望
推動資源整合
由於斗南目前缺乏在地發展協會,資源整合需依賴碾米廠的主動串接,未來希望與更多學生合作,結合觀光與多元產業,擴大地方創生可能性。
加強地方品牌建設
深化米糠資源利用及相關文創設計,提升斗南的區域品牌價值,並吸引更多外部投資與關注。
在綠色循環與地方創生的交織下,這項計畫為雲林地區注入新的經濟與文化動能,展現農業與設計結合的無限可能。